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山东农产品勇闯国际贸易壁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03 11:15:00    来源:媒体    浏览次数:267    评论:0
导读

    近年来,国外农产品贸易壁垒“门槛”越来越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严峻。作为全国最大农产品出口省的山东,积极探索应对之策,自2004年初开始,率先在全国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初

    近年来,国外农产品贸易壁垒“门槛”越来越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严峻。作为全国最大农产品出口省的山东,积极探索应对之策,自2004年初开始,率先在全国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壁垒”向主动“跨越壁垒”的转变。  

    据商务部公布的资料,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农产品技术壁垒的核心就是检测标准,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检测标准与国外不能实现“对接”。  

    山东省农业厅外经处副处长杨鲁勇介绍,目前,我国与国外农产品检测标准的差距还很大,突出表现为国内标准少、标准旧、标准低。目前我国仅制定了137种农药限量标准,而日本新的肯定列表制度仅“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734种,二者相差5倍多;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有的是多年未修订或早已过时的;我国的标准普遍偏低,如我国与日本能够对应的标准中,日本有25%的标准严于我国标准。  

    杨鲁勇说,没有与国外接轨的标准,农民生产就如“瞎子摸象”。根据中国实际,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已成当务之急。山东作为农产品出口的前沿省份,理应走在前面。长期以来,对于农产品出口,国内一般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质检和商检环节,实行“绿卡行动”,主要方向是把质量控制的标准前移到产前和产中环节,实现从要求农民“种什么”到培训农民“怎么种”的转变。  

    据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于风华介绍,“绿卡行动”是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实际情况结合国外质量标准,研究制定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简单易行的农业操作规范,并随时跟踪国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变化,及时修改和调整操作规范。目前,山东省已制定出首批12种出口蔬菜的技术操作规程,无论国外检测标准如何变化都能根据动态检测结果及时做出调整。  

    实施“绿卡行动”后,农产品出口都要佩带“绿卡”,每一种产品“绿卡”都有十几类不同的编号,从产品用药、施肥、浇水、包装上市日期以及市、县、乡、村、生产基地、小组直到每一个管理人员等都要一一标明。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或者检测标准出现变化,就可以一直追溯到生产者本人、生产地块以及生产的某个关键环节。  

    “绿卡行动”的实施,使山东农产品出口有效突破了国外严格的贸易壁垒。莱芜市是山东“绿卡行动”首批试点市。记者在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试验基地看到,每个示范点都有一名植保员,负责农药采购、保管、发放和使用指导。仅生姜的农药残留试验就先后取样29次,共采集检测样本867份。公司总经理柳建增介绍说,公司实施“绿卡行动”的成果已经得到了亚洲食品卫生安全控制协会以及大量国外采购商的认同,出口订单不断增加。  

    据了解,2005年山东省蔬菜出口额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绿卡”试点企业出口额平均增长39.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32个百分点。万兴果菜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产品出口欧盟、北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同比增长55.19%。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3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