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误解可以说比比皆是,那么问题出在哪呢?美国人的大额支出主要有三:首先,在房子上消费太过于超前。虽然大多数地方房价不高,但是很多美国人还是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选择买更大的房子;其次,美国大学学费非常昂贵,很多家庭需要给孩子未来攒钱;再则,如果单位没有提供像样点的医疗保险,美国医疗费用简直是个无底洞,有相当家庭也陷入其中。
正是由于“国情”不同,美国人拥有东西的方式就也有些不同。在美国,将钱财投入豪华汽车的人大多数是有钱人。不过,他们所拥有的汽车,一般不是买而是长期租赁。美国人买汽车大部分要分期付款,首付一些然后每月付一笔固定款项,7~8年后付清全款,汽车归自己所有。
而租赁汽车一般也需要付首付,此后3年则每月付款,但是3年后汽车要还回去。付出去的钱是不能拿回来的,当然和买汽车相比,每月需付款项会低很多。很明显,选择租赁汽车这种方式的大多数人喜欢汽车并且“喜新厌旧”。很多租赁者也同时看上了租赁期间正好在保修期内不用担心修车这个好处。被租赁的汽车以豪华车居多,其实上文提到的25万辆宝马很大部分是租赁出去的。
卖汽车和租赁汽车的广告一般在一起,对美国购车文化不了解或者不仔细看经常难以看出区别。最近几年,在国内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美国宝马非常便宜,Z4仅卖2.1万(也有说2.4万或者3万)美元,不论是哪个说法都比国内便宜好几倍。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好像是一个深受信任的网络名人,该名人通过在美国实地考察看到广告得到的信息自然是“可信的”因而广为流传,但其实多半是阴差阳错把租赁价格弄成了购买价格。美国宝马价格可以在其官方网站看到,2万多美元是肯定买不到的。其实现在其网站首页就在做租赁的促销,配置最低的Z4税前算下来也是2.24万。
美国人买汽车还经常以旧换新,车行也对此情有独钟,因为据统计,车行最赚钱的项目是卖旧车,其次是修理维护,卖新车利润相对低。很多卖车的广告也使用这样的噱头,粗一看价格极为诱人,仔细一看下面小字说明还需要加上辆有某个价值的旧车来换。以旧换新还大量存在于电子产品销售中,比如打印机、电脑等等,总体上顾客看重的是可以方便地清理旧东西,而商家却希望赚两笔钱。
有以旧换新自然有以旧换旧。交换的对象包罗万象,场所也各异。有电子商店买卖旧游戏也算是提供了以旧换旧的平台,民间的交易更为活跃,最流行大概是小孩的玩具。孩子大多数喜新厌旧,一个新玩具几天就不要了很快家里玩具堆积如山,因此很多人决定给自家宝贝换个“新”玩具,既废物利用又节省开支。其他商品也经常有人交换,其实在网上登广告卖旧货经常碰到有人问能不能交换他手头的一个旧东西。
美国人还经常签约购物,这个以手机为甚,现在国人也不再陌生。美国无线通讯公司经常“低价”出售手机,条件是必须订一段时间的合约,手机还加锁不破解无法使用其他公司的服务。比如在iphone刚刚出来的时候199美元的iphone颇为刺激国人的神经,其实那是签约两年的价格,现在美国也有不签约的iphone,最低版本税后大概是700美元。其实,大概七八年前美国还有很多倒贴钱的手机,签上合同送手机再给200美元在当时很常见。原因很明显,通讯公司希望拉拢顾客“先赔后赚”。合约购物还大量存在于其他电子服务中,比如有线电视、网络、网络电话等等。
中美物价、购物方式等在近些年多受关注,笔者也同意在中国很多商品价格高得离谱,需要调整。当然,很多短期访问者对美国有些做法难免以偏概全或是理解错误,误导国人虽然可以理解但也甚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