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纺织资讯 » 正文

上海棉纺织行业酝酿变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09 14:02:00    来源:媒体    浏览次数:378    评论:0
导读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规模地调整,曾经在我国纺织工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棉纺织行业今天是一种怎样的形态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发展优势企业、保持均势企业、淘汰劣势企业”的压锭方针下,企业的规模小了,行业的锭子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规模地调整,曾经在我国纺织工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棉纺织行业今天是一种怎样的形态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发展优势企业、保持均势企业、淘汰劣势企业”的压锭方针下,企业的规模小了,行业的锭子少了,上海棉纺织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资本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打破了以往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国有、民营、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二是企业分布呈现区域化格局,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市区的棉纺织企业已向市郊工业园区、周边省市及棉花主产地转移,转移的重点是上海市郊的金山地区、江苏的大丰地区和浙江的长兴地区。

    改革滞后 呈现两大类别

    经过调整的上海棉纺织企业目前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改革彻底,市场机制特色明显的优势企业,如“打造流行纱线专纺基地”的上海申安纺织有限公司,号称“纱线高支王国”的上海荷叶纺织有限公司,以差别化纱线著称的上海华新纺织品有限公司,以3A级缝纫线畅销欧美和日本市场的上海华昌纱线厂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改制比较彻底,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新产品开发意识强,内部管理严格,营销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另一类则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大多数企业,它们客观上限制了上海棉纺织行业的发展。

    上海是一个传统的老纺织工业基地,机制陈旧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从这几年的改革调整情况看,转制越彻底的企业活力越足,企业政令畅通,用工精简,快速反应能力强。如上海华昌纱线厂经过改革和技术改造后,万锭用工只有60人,用工成本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转制搁浅,或穿新鞋走老路,使得上海棉纺织行业总体包袱重、用工多、成本高,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弱。
    
    平均竞争力和全国拉开距离

    从目前上海棉纺织行业的设备状况看,上海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的比重已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上海清梳联设备比例为1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3%;自动络筒设备55%,虽然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设备只占41%;上海大部分企业仍使用A201系列中低档精梳机,而国内外已推广高档大卷装精梳机;上海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的细纱机比例为33.8%,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55%。

    同时,上海棉纺织行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研发力度也明显不足。特色产品只占1/3,除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等优势企业有市级技术中心外,大多数棉纺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不足,研发经费少,产品开发能力较弱。至今,上海棉纺织产品品种仍然比较单一,精梳纱比重只有23.3%,粗中支纱仍占到38.1%,混纺纱比重也只有16.5%。除T/C、涤粘、棉腈等品种外,多种纤维混纺、多种纱线交织交并的产品还比较少,至于功能性、智能性、环保性高端纤维纱线比例就更显不足。

    老纺织基地酝酿发力

    从发展趋势看,上海棉纺织行业已经意识到,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向高端纺织发展,通过建立时尚纺织、科技纺织、绿色纺织和品牌纺织促进企业转型,打造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都市纺织业。为此,上海棉纺织行业已经制定了近期发展目标: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提升棉纱、棉布质量,使产品达到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的,建立“哑铃式”企业形态,一头抓产品开发和设计,一头抓市场营销,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质量”的快速反应机制。

    在此基础上,上海棉纺织行业已经确立了提升产业创新力的具体措施:一是开发研制新型原料在棉纺织品上的应用,包括纯棉纺和多种纤维混纺的新产品;同时研究新的纺纱工艺,如重定量大卷装的高效纺纱工艺,改进技术装备,提高棉纺织产品的稳定性和劳动生产率,将万锭用工降到120人以下。二是提升装备和产品的适应性,使装备水平达到国内中上水平,清梳联达到35%,新型精梳机达到50%,自动络筒达到90%,无梭织机达到60%,同时发展新型气流纺和紧密纺技术。三是加强科研投入,计划成立技术开发中心,重点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工作,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如上海申安纺织有限公司和东华大学等单位共同联合开发的“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就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例。四是以面料为突破口,通过产品创新推动品牌战略,使纱线产品向高、精、细、混方向发展,棉纺中高档产品比例争取达到90%以上,差别化纤维争取达到40%以上。五是通过开展5S管理等方式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创新。六是以教育创新为途径,培养一定数量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2947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