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五常大米乱象透视大米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6 08:52:28    浏览次数:118    评论:0
导读

据满分企业网了解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几

 据名企在线网了解

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几年,五常大米“天价”“掺假”等市场乱象频遭曝光。

记者调查发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谓五常“调和米”催生了“拼缝”行业。不少五常市的“能人”从外地收稻,转手卖给加工企业,利润十分可观。

产量之谜:哪来那么多五常大米?

据了解,五常大米中最优的品种是五优稻4号,五常大米的品牌就是靠它在全国打响的。五优稻4号稻种的发明人、77岁的田永泰说,2000年秋他从五优稻1号的自然变异株里,选出一个特殊稻种——命名为稻花香2号,当年冬季拿到海南加代试种喜获成功。

稻花香2号经国家种子部门审定后,确定种子名称为五优稻4号。田永泰认为,五常大米享誉全国的口碑,主要归功于五优稻4号,所以只有它才能称为正宗的五常大米。

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认为,从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定义和范围看,所有在五常市区域内种植的大米,理论上都可以叫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

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利明算了笔账: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0万亩,按亩产1500斤水稻计算,年产水稻150万吨。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计算,全年大米产量也不会超过105万吨。

质量之虞:“调和米”到底算不算“掺假”?

2010年7月,媒体曝光有外地企业往大米中掺入香精冒充稻花香事件,五常大米首度遭遇品牌危机。“掺假”成为五常大米的污点话题。

在去年五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份报告中,对“调和米”有比较详尽的阐述,一是由外地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不标注“五常大米”;二是由五常地产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三是外地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种水稻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

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调和米”需要大量外地水稻,五常市周边市县甚至一河相隔的吉林省个别乡镇,专门种植一些水稻给五常水稻做“配套”。一些质量非常优良的牡丹江水稻以及庆安水稻,也甘愿给五常大米做“配角”。

部分消费者希望购买纯正五常大米,称“调和米”本身是“掺假”行为。也有市场监管部门指出:部分企业生产“调和米”,一方面是为追求高额利润,打擦边球,一方面是经销商压低价格,米业不得已而为之。

监管之难:政府四处打假陷窘境

自2010年被媒体曝光“掺假”问题后,五常市组织质监、工商、税务、公安、农委等多个部门,对全市稻米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杜绝掺香精、给大米上蜡现象。但随着市场环境以及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又开始打“擦边球”,一些新的市场经济现象也需要界定。

异地被假冒是五常大米面临的又一困局。有业内人士介绍,相当一部分“五常大米”是在销售地“调和”或“包装”而成的,江西和福建等一些地方,甚至成了这些米的“产地”。

五常市副市长杜泽春直言,异地打假一是成本高打不起,二是管辖权受限制。

赵春雷说,如果想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就必须创新监管体系,包括修改相关质量标准,具体标明水稻品种和产地以及相关比例。

杜泽春认为,政府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企业应加强“诚信”理念,树立并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同时,如何放大品牌效应、拉长做强整个产业链,是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产业化方面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五常大米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637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