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机械资讯 » 正文

装备制造业企业借力政策性金融“扬帆出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3 08:58:19    浏览次数:65    评论:0
导读

据满分企业网了解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前景广阔。一些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可能死路一条,在国际市场却

 据名企在线网了解

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前景广阔。一些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可能死路一条,在国际市场却能打开一条生路,并实现多赢。然而,当前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受制于资金瓶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支持作用。

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生产内燃机车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制造业老国企。近年来,伴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机车制造业产能相对富余。像南车资阳这样一个在国内竞争中落败的昔日龙头企业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求生存,这家企业转而开拓国际市场。

南车资阳董事长向军说,从1973年建成投产至2006年,南车资阳的订单主要来自铁道部。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南车资阳失去了参加铁道部机车采购的投标资格,只能依靠海外市场。经过艰苦的市场开拓,在国家订货为零的几年中,南车资阳出口机车占总产量之比,最高达83.9%,将产品成功地打入到了铁路轨道标准均与我国不同的土库曼斯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为构建“一带一路”的铁路大动脉积累了装备制造经验。

“每出口一台内燃机车,公司要采购100多吨钢铁原材料,230余万元的电机产品,数以百计的各项零部件,直接带动我国钢铁、电子、机械加工和物流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向军说。

向军说,对南车资阳而言,海外市场的单子能否拿得下来、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比产品,而是比综合方案,这其中资金成本十分关键。

得益于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南车资阳用近十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由败走麦城到远走海外,再通过走出去借势蓄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重新打回国内市场的发展道路,成为产能富余行业的传统型国企借助国际市场产能合作,统筹两个市场,实现二次创业的一个成功缩影。据了解,截至目前,南车资阳共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信贷资金约10亿元,贷款余额3亿元。

实际上,处于走出去不同阶段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都面临资金瓶颈的难题。除了项目初期的资金问题之外,后期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也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

作为国内较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张林也表达了对走出去金融配套支持的渴望。他认为,开拓国外市场除了出售汽车产品之外,做好汽车金融、延伸售后服务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销售的冷暖。经济学家张其佐说,“走出去”已经远远不是简单地售卖产品,而是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尤其是一些装备产品更是需要通过售后服务来保持市场份额。

调研发现,一些装备制造业老国企具备深厚的积淀,但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进程中仍处于起飞阶段,财务报表并不好看,有的甚至已经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1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

对此,专家建议,要通过有差别的监管政策让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进一步加大对部分传统制造企业“逆周期”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带动各方资金,为装备和技术走出去提供充足、高效、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关键词: 装备制造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6363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