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致富 » 正文

泸州打工妹大胆藤编创新 成就创业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2 15:40:18    浏览次数:166    评论:0
导读

身有残疾的丁小华如今靠在李绪芳厂里编织藤器,每个月可以挣到一两千元,能够维持生活。对46岁的李绪芳来说,创业的困难曾一度让

身有残疾的丁小华如今靠在李绪芳厂里编织藤器,每个月可以挣到一两千元,能够维持生活。对46岁的李绪芳来说,创业的困难曾一度让她萌生退意,但是,她放不下像丁小华这样帮她打工的、很需要这份收入的人,她常问自己,“如果我不干了,这些人怎么办?”所以,她一直坚持到现在,也还将继续走下去。

采访李绪芳时,她正坐在店里编果篮,藤条、打火机、剪刀,这些不起眼的工具在李绪芳手里,像变魔术似的,很快,一个漂亮的果篮就初具雏形。

46岁的李绪芳看起来挺年轻,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但藤编却在她的手上留下一道道伤痕。

从打工妹到萌生创业想法

李绪芳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她在家中排行老四。“父亲爱打牌,家里全靠母亲。幸亏母亲手巧,编制草鞋、草帽、扇子、竹篓,赚钱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李绪芳说,由于家里子女多,收入又微薄,所以自己读到小学便没有再上学。七八岁时,李绪芳就开始跟母亲学习编织,赚钱补贴家用。

日复一日,李绪芳的藤编手艺越发熟练,但是,给别人加工编织品,低廉的收购价格终究没有办法养活一家老小。“那个时候帮别人编1个编织品只挣1元钱,甚至七八角钱,别人拿去卖就可以赚七八元钱。”李绪芳开始想办法挣钱,她在泸州开过干洗店,但只维持了一年多。此后,李绪芳像很多农村妹子一样,选择外出打工。

一次偶然机会,回到泸州的李绪芳碰到一个熟人,两人提及往事,“藤编”这个曾经最熟悉的词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脑海。回想到这些年不安定的奔波打工,并没有改变生活的困窘,李绪芳决定干回老本行,做自己最擅长的编织品。

坚持成就了她的创业路

李绪芳说,决定创业之后,她就对原本的编织品在材料和外形上进行创新,设计出了有提把的酒瓶篮子,还申请了专利。但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好不容易凑齐5000元的李绪芳,买了飞机票飞往郑州、沈阳,开始做产品的宣传、推销工作。“产品设计出来后,我到处跑糖酒会,布鞋都穿烂了几双。”回忆起当初的艰辛,李绪芳还有些唏嘘——到郑州参加糖酒会,是她第一次去推销。刚到的第一晚,700多元的“天价”宾馆让李绪芳望而却步,但她孤身一人又不熟悉地方,只能硬着头皮住下。第二天一早,她便赶紧去找了个50元一晚的旅馆,解决晚上的住宿问题,接着就奔波于大街小巷、各个楼层,宣传自己的产品。“在糖酒会上,我就在地上设摊,各层楼去跑,到处发名片。”

也许就是这种坚持,成就了李绪芳创业路的成功。有人开始留她的电话,还邀请她参加展览,这让李绪芳更加有信心。她先后在河南、山东、浙江等地边打工边考察,学习外地的竹编技艺。

2001年,李绪芳创办合江县鑫达藤编厂任厂长,凭借其设计新颖、工质上乘、交货及时、价格极具竞争力而畅销全国各地。如今,李绪芳的工厂月产量可达10万个仿藤条酒筐,年销收入300余万元,2013年的销售产量达100万个。她的工厂吸纳了编织工人300多人,员工签订了劳务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工厂解决周边乡镇的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在家就业问题,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最希望能解决生产场地

在采访中,正赶上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企业打电话过来催要货品,他们订购了几千个仿藤条酒筐,“没办法,我只能先交货一千个。因为最近停电,没法拉丝,材料就跟不上。”

李绪芳说,企业走到现在,还是面临很多困难,成本的增加让她的工厂盈利很少,她一度有过停业的想法,“但是,厂里很多工人都恳求我继续经营。工厂如果停业,也就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李绪芳告诉记者,她还是打算把厂继续办下去,“我现在最希望的,是能够解决生产场地的问题。”

 
关键词: 藤编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425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