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致富 » 正文

网瘾少年逆袭 24岁成创业公司CEO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1 15:58:40    浏览次数:122    评论:0
导读

别逗了,5000元一个月你想招小工?最多招俩大学生!又是一年毕业散场时,网上流传的这个段子,却是一语道出了多少高校学子的辛酸。

“别逗了,5000元一个月你想招小工?最多招俩大学生!”又是一年毕业散场时,网上流传的这个段子,却是一语道出了多少高校学子的辛酸。家长们也感叹,上世纪那种“大学生”风光景象早已不再,如今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学业上一帆风顺的孩子,为何到了毕业季如此茫然找不到方向,不知自己的兴趣在哪,不知道今后到底能做啥?

当然,这一现象并不代表全部,在高校里,也存在一些“另类”,他们一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兴趣,并在没有毕业时就已经小有所成,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两名学生就是代表,他们一个是曾经的网瘾少年王锐旭,一个是曾被认为“智力有问题”的差生李孔亮,如今却变成了创业公司总裁和写出了点击量超百万的网络武侠小说家。细究他们的成长之路,也许能为还在苦恼中的父母们找到一些成功的密码,悟出一些保护孩子兴趣的良方。

都说90后有个性,但就好比曾经的80后一样,他们在被标签化后,原有的锋芒也被时代所淹没。综观大学生中少有的成功者,他们往往并非只是学霸,而是那些没有被磨平的棱角让他们走得更好更远。崔永元说我们这拨已经过去了,我们看好下一代,因为他们有更开阔的胸怀、视野,关键是他们“不听话”。

网瘾少年逆袭 24岁成创业公司CEO

位于大学城的广中医数字家庭基地,一个不少创业者的“孵化工厂”,从外看与一般教学楼并无二致,只有走进才会发现里面大大小小的公司林立,可就是这其貌不扬的大楼里承载了多少年轻人的创业梦,这其中就包括王锐旭。

略显清瘦,皮肤黝黑,今年大四毕业的王锐旭有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脸庞以及谈吐,只有在言谈间偶尔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还能感受到些许90后的未脱稚气。6月底,广中医毕业典礼上,校长为王锐旭拨穗,握手合影定格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与一些还在为揾工最后冲刺的同学不一样,他现在已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总裁,陆续获得了超过百万的外界投资。

几次早上约访,王锐旭总是睡眼惺忪。近段时间,里里外外忙着公司装修,IT宅男员工们随意地耷拉着汗衫,趿着拖鞋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穿梭。唯独王锐旭的穿着会考究一些,而当员工和合作伙伴们第一次听说老板是学中药的时候多少都会有些诧异。其实,连他自己也没想过能从小时候的网瘾小烂仔当上老板。

7岁开始做家务独当一面 沾染网瘾成“小烂仔”

汕头外砂镇,是汕头市区东部唯一的出入口,这个8万人口的小镇,有上千家企业,主营毛织服装。1990年,王锐旭就出生在这里。潮汕人骨子里重商、崇商的基因同样也根植于王锐旭和他父亲身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热潮中,当地大量的家庭小作坊顺势而兴。王锐旭的家里经营羊毛生意,即从内地批发羊毛半成品、成品,再出口到海外。彼时羊毛厂的生意让父母忙得不可开交,7岁的王锐旭就开始独当一面,不仅得张罗做饭、养鹅等各种家务,还得帮着带小两岁的弟弟。

小时候的王锐旭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心算尤其厉害。小学还没毕业,就被父亲委以“临时账房先生”的重任,给100多个工人发工资。初涉生意场,小锐旭赢得了父亲和邻居的一片赞许。

好景不长,网络将这个乖乖孩打入迷境。因为工作繁忙,父母对他的学习没有过多干涉,甚至有些放纵。“父母的管教多是打骂,这也带给他一种自卑的性格,感觉网游就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小镇上网吧林立,小锐旭一头栽进了网游的世界,不能自拔。

上初中后,王锐旭更是成了网吧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得呆上几个小时。“有一次为了网游通关,五一假期七天和弟弟泡在网吧里,每人轮流打游戏12小时,甚至饭都顾不上吃。”王锐旭回忆,不久之后,自己已成了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网游、吸烟、喝酒、逃课样样均沾。

家里工厂突遇变故 立志复读戒除网瘾

逆境中的挫折教育往往能让小孩成长得更快。对于王锐旭来说,如果家庭一直顺风顺水,他可能也就“得过且过”。

中考前,家里的工厂突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两名员工斗殴,工厂不仅面临赔偿,生产线的工作也被耽误,限期无法出货,欠下巨债,工厂倒闭,家里破产。几乎是一夜之间,家里乱成一锅粥。

对于整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沉迷网络带来的是王锐旭和弟弟成绩的直线下滑,最终弟弟选择辍学。直到初三毕业,王锐旭拿着一纸印有280分的中考成绩单走到母亲面前,换来母亲一记响亮的耳光,“妈妈哭了,可以想象她有多伤心和无助。”在网游世界里沉迷的王锐旭被拉回残酷的现实,他开始意识到要挑起家里的重担。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他15岁。

升中考失败,王锐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希望能够接手父亲的工厂。不过想法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自己没有文化,所以不想我们走他的老路。”而当时弟弟也辍学,于是他被送回初中复读。

痛定思痛,王锐旭和家人决心背水一战,开始了戒除烟瘾之路,“戒网瘾比较困难,当时是被父亲送到一个附近没有网吧的中学,改用手机玩游戏,但是由于体验比较差,慢慢就淡忘了。”父母也改变了以往完全放养式的教育,加强监督,到了“谈电脑色变”的地步。

凭借顽强毅力,苦啃书本,仅2个月就从班上倒数提高到全班前三。一个学期后,网瘾成功戒除,其他不好习惯也慢慢改正。

复读一年,王锐旭考上了汕头华侨中学。此后,高中的他迅速跻身到前100名,理科成绩尤其突出,只是初中落下的英语一直未能拾起来, 2010年,最终偏科严重的他高考还是冲上了一本线,补录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从迷茫到开窍 组团队挣到第一桶金

不过进入大学之后,他发现不少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大学生们犹如脱缰的野马,玩乐反倒成了主角,而对大学生活的迷茫成为周遭同学共有的烦恼。“很多人在玩游戏,学习环境不怎么好,其他高校也有类似情况。”

2010年底,第一学期期末考后,王锐旭收拾好行装,几乎要飞奔回家。当时满脑子的计划是——要回高中复读。事与愿违,回到母校却被告知次年高考报名已经结束,加之父母的再三劝阻,他只好返回大学。“心想只能读研读博,继续深造。”

原本生活就将在平淡中前行,但转折的出现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启发。2011年的“五四”是广中医每年相当热闹的大日子,这天晚上,学校会为这一年学生自己票选出的十大风云人物颁奖。“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仅是学霸,而是突出某个方面的表现。”那时的他,未曾想到,2年后的同一天,他也将站在领奖台上,传授师弟师妹成功经验。

就在那晚听了一位很优秀师兄的履历后,王锐旭恍然明白,大学不一定是死读书。此后,宅男的他不停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开口到处磨嘴皮子。大二时留任学校团委一个社团的外联部部长,开始四处为活动凑钱拉赞助。大二一年,他单枪匹马拉了近4万的赞助费。

这让从小镇里走出来的小伙子开始有了自信。开了窍的他没有再纠结考研考博转校转专业。就在此时,他得知距离他家只有数百米之遥的邻居王楚群,现在已是兴中正实业董事长。王锐旭也心痒痒:原来经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幼年时那颗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创业种子慢慢被激发出来。

社团的经历,让王锐旭意识到校园外的大企业都迫切地想打开高校市场却找不到有效渠道。瞅准商机,他开始筹建他的校园推广团队,为企业在高校校园里推广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魔灯校园传媒”应运而生。

2012年4月,王锐旭和学校另外一位合伙人一起组建团队,旗下开始招募“水军”,“帮一个视频网站刷注册量。”如果说此前还是小打小闹,那么成功也许就在这一次次的小打小闹中酝酿。2012年初夏,王锐旭打听到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一个9月高校迎新推广校园卡的项目,他意识到在大学城的他机会得天独厚。

初生牛犊不怕虎,王锐旭和助理主动找到中移动经理进行了一次他至今都难忘的面谈。“当时对方要求团队工作人员要超过50人,我们团队才6人。”不过,王锐旭当即就拍胸脯说人数绝对够。

合作意向初步达成,王锐旭这才开始疯狂地“招兵买马”,直到当年9月,他硬是把团队发展到了80多人,人员几乎覆盖了大学城十所高校。如今回想,王锐旭也忍不住感叹“那时是冒了很大险,一旦考察不通过或者活动失败很可能面临违约”。最终他和团队一共营收10多万元,这也是王锐旭创业第一桶金,也赢得了人气和信誉。

不愿为企业做嫁衣 自组公司获百万投资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团队运营渐入轨道,月业绩突破20万元,服务企业超过了300家。但王锐旭也很快意识到,团队只是为企业做嫁衣,发展不会长久,很快面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

“我们要发展自己的产品和平台。”说干就干,王锐旭开始不停地思考如何转型。团队中有师弟在做互联网引起了他的兴趣。

学中医的搞互联网?王锐旭承认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外行,但他并不认为这事不能干。2013年8月成立了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2月,他在广中医数字家庭基地租下了约100平米的办公室,成立了由8个电脑能手组成的技术部,不久就拿下第一笔3万元的融资。“虽然资金不多,但是它给我们成立公司带来的鼓励和经验是更加珍贵。”

具体的业务王锐旭将目标瞄准自己最熟悉的“兼职”入手,目标市场是大学生。此前手里的兼职人员信息和数千个需要兼职的客户都是重要资源。尽管市面上的兼职网站不少,但专业软件APP却并不多见,且真假难辨。

不过在后来做调研时候发现类似这种产品,大众点评、美团等都已较为成熟,考虑到团队能力还无法与此类大公司匹敌,决定改变路子。招聘信息收集于网络,但会通过数据分析等过滤虚假兼职信息,同时开辟用户投诉渠道。

从一穷二白到公司成立,项目最开始针对广州大学城,推往广州高校,不到半年,已经面向全国21个城市开放兼职信息。目前兼职猫已经和广州本土的10个兼职网站达成合作,共享资源。线下,超80所学校有推广团队。

项目逐渐成熟,扩张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今年4月,“第三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暨创业大赛”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美国硅谷的200支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展示他们的创业项目,“兼职猫”一举拿下第一名,成功获得百万级天使投资。

虽然小有所成,但王锐旭的愿景远非如此,在他描绘的蓝图里,是要打造成中国大学生兼职第一平台,把企业带上市。

李孔亮:痴迷小说的梦想主义者

在这样一个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横行的年代,李孔亮有些异类,他是一个爱书如命的90后。

1米8的个头,22岁的李孔亮看起来粗壮敦实,不过说起话来却是细声细气,甚至有些腼腆。初次见面,很难把他与舞刀弄剑的侠客画上等号,也难以想象他写的网络小说《东汉剑侠谭》创下了130万的点击量,并成功与搜狐原创签约5年。

鲜为人知的是,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念的是计算机专业。而他自述曾被老师认为“智力有问题”,作文分曾一度“惨不忍睹”。

李孔亮

广州仔,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计算机专业。

初中时有腿疾,受同学孤立,以书为伴,初二开始写小说,但语文作文却并不被老师看好,甚至被认为“智力有问题”。所幸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已是一名创下了130万的点击量网络写家,并成功与搜狐原创签约5年。

难逃各种“被补习”

最终以“差成绩”让父母妥协

1992年,李孔亮出生在广州一个书香门第。在童年的记忆里,生活是快乐的,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周末爸爸妈妈会带着他游山玩水。

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教师,最让李孔亮记忆深刻的是,小时候家里总是充满书香。后来在母亲的推荐下,小孔亮开始慢慢喜欢上了一些法国文学,日本文学,中国古典小说,切切实实成了一枚小书虫。

无拘无束的快乐止步于上学之后,童年的美好因为疾病而变得阴影重重。上初中开始,李孔亮的双腿因为关节炎常常隐隐作痛,最难受时甚至不能走路。“每走一步路,世界都会拦住你的感觉”。起初,他只能靠吃消炎药镇痛。对小孔亮而言,最痛苦的不是疼痛,而是孤独和被同学孤立。他开始变得自卑,“总感觉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跛脚的我是同学眼中的笑柄,异类。”再后来,他去做了腿部的矫形,走路基本正常。

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都无一例外成为外界评价孩子聪慧与否的重要标准。望子成龙同样是李孔亮父母心中的期许。与众多城市的孩子一样,学习成绩一直并不算好的李孔亮,没能逃得了被补习的命运,“没上小学的时候学过钢琴,小学是奥数,小学转学之后上过奥语,初一时学奥英。”

回想当初报考各种学习班的疲于奔命,李孔亮至今连连摇头,“充满恐惧,怕老师,怕同学,怕父母,只能默默忍受,没有反抗,只是逃避。”他说,作为一个多年“吊车尾”的学生,对于这种痛苦比起普通学生更加深刻。

强扭的瓜不甜,最终他以并无多大起色的成绩让家人得以妥协。“补习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最开始也责怪。日子长了只能无奈放弃了吧。”李孔亮自嘲学习成绩就好比国足一样“要接受现实”。他庆幸父母及早刹车,此后也再未相逼,而是选择尊重他自己的选择。“不少家长责难孩子成绩差,逼迫式学习,慢慢地,他们闪光的棱角都一点点被消磨。”

小小书迷博览群书

初中开始写侦探小说

唯有读书才能让李孔亮快乐起来,更多时候,孤独的他也更愿意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小时候也看电视剧,不过后来发现漏看一集都心痒痒,那些年租电视剧碟片又很贵,所以改看小说。”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

而他的阅读和写作天赋也在慢慢显现。小学前就读过《新唐传》,上小学开始涉猎四大名著,后来开始喜欢读滞销冷门书。不仅阅读一目十行,而且各国文学均有涉猎。

从小到大,到底读了多少书?李孔亮自己也数不清了,“家里有一个高3米,宽4米的大书柜已经塞满了,基本都看过了,喜欢的会再读。” 至今,李孔亮还保持着“平均每月两本书,至少50万字”的读书习惯。

不过,他自认对自己影响较大的是史铁生所著的《我与地坛》,“史铁生后天残疾之后写的文章很真实,而自己腿疾也让他更加感同身受。”

尽管阅读面颇广,但李孔亮的作文却总是拿不到高分,被老师叫进办公室训话成了常态,“不是说作文中心有问题,就是文笔不是很好,又或者文体不对。”当然每次的作文得分也都“惨不忍睹”,“只能拿20多到30多分。”

不过李孔亮对此却并不以为然,“作文有评判标准,有分数限制,而小说不会有分数限制。” 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喜欢独来独往,李孔亮说,甚至有老师一度认为他“智力有问题”。

后来他与另外一位同样“拖后腿”的女同学安排坐在了一起,“她的作文成绩也不高,但互相看作文之后,觉得对方作文还都不错,就互相鼓励,越写越多,慢慢从作文中找到信心。”

动手写小说是从初二开始的,历时数月,第一部侦探类小说出炉。“是单行本,也并未发表。讲述的是一个民警查找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这部青涩的原创作品后来被他压在了箱底“回头看这个小说还是比较幼稚”。不过,他后来发现原创小说里人物故事与唐德里罗的一部小说《名字》不谋而合。

高中酝酿写偶像关二哥

看了很多相关史书

一来二往,李孔亮感觉到了写小说的快意。每次对话,李孔亮的话并不多,也不爱抛出肯定回答,面对疑问多是“可能吧,应该吧”等短促回答。只有说到小说才会眼前一亮,而对于关羽他更是有说不完的话。

第一次接触关羽这个人物是在神坛上,李孔亮说,孩提时代他就莫名对人们祭拜关二哥感到好奇。“比起其他的‘神’,关羽这个人物显得更加具体,他有事迹,有生死,有起伏。即使是与孔子等人物比较,关二哥的形象都更加丰满。”

高中时,李孔亮开始构思让偶像关羽活跃在纸上。他说,阅遍那么多的小说人物,最崇拜关羽,而自己也与关羽最像。就这样,从高二开始他就在纸上写写画画,高三毕业时一个10万字的基本框架已完成,而书名定为《东汉剑侠谭》。小说是编年史体裁,大致讲述关羽流浪、修行、收徒等的故事。

比起野史,他希望小说在语言上接近平实、白话之外,尽量靠近史实。为此他查找了大量史料,几乎把所有三国时期相关的史实都读了个遍。

为写小说自学“日本刀法” 去工地搬沙增加生活阅历

时间来到2011年,备战高考,李孔亮的小说计划被暂时搁置。多次模拟考都甚至不到二B线,到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老师针对性找了几个相熟的同学帮扶李孔亮。“也许是开了窍,也许是运气好。”当年李孔亮出乎意料地成功考上广中医计算机系,成绩甚至超过了帮助他的同学。

有很多人问他为何当初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李孔亮的回答是计算机是一个更适合的选择,而小说只是业余爱好。“父母的想法是读计算机更热门。”而实际上,他对计算机也确实有不错的想法。在摩托罗拉手机还盛行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从刷机软件的后台执行功能那里初学代码。

上大学后,脑中的小说雏形成了他心中的牵挂。有了构思,但李孔亮却依然觉得对人物把握还不太深刻,迟迟不敢下笔。为了把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写得传神,他开始自学“武功”。

因为对日本武侠的偏爱,对于日本刀法,李孔亮也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起初,李孔亮只是对着画册自学刀法,“就是随便比划比划,不注重学实。”后来,在长辈那里找到一把传下来的长刀,也不知有何来历,刀身长达一米,由于是“真家伙”,练习起来也格外小心。上大学之后长拳、武术都成了他的选修课。不过,李孔亮说,他只是把武侠小说当作载体,而非因为自己喜欢武术。这些他精心练习的刀法和拳术都一点点成了小说文本中的武斗“戏份”。

大一暑假,去工地做过搬沙工是他为创作的又一次尝试。“工地在越秀区,早上6点多就出门,晚上10点多才回来,每天搬完沙回到家就躺下睡觉。”搬沙工完全是体力活,枯燥繁重但却也让他乐在其中,硬是在工地撑了近一个月。“工友的世界很单纯,他们关心的话题是今晚看什么电视台,今晚的饭菜不错之类的。”李孔亮认为,这段经历,对小人物那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理解有了更明了的把握。

万事俱备,真正动笔开写,是2013年初夏的一天。“突然文思泉涌,一口气用手机敲出了小说的第一章。”李孔亮说,小说文稿最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人气并不算高。后来一次偶然,有搜狐网编辑主动联系向他约稿。去年7月,他与搜狐原创签约5年,点击量开始直线上升。

至今,小说连载字数已达38万,点击量已经超过130万次。签约后,李孔亮每个月需要交3万字,预计全稿写80万字。不过,关于写作,他还是尽量保持自己的节奏。“不控制自己写作速度,考试月不写。” 谈及未来,李孔亮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小说家,他更多是想把写小说变成一份业余爱好,一个长期坚持的小小梦想。他也承认首先要像一个楔子一样楔入社会这个门里。对于就业,他说自己的想法也很实在,最好能与书为伴,他打算毕业后先找一份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再继续自己的写作梦想。

李孔亮说,这一路走来,他最想说的是,平凡的孩子未必平庸。“每个小孩都像花的种子,只是他们的花期不同,有的很快就开花,有的连花苞都看不到,但他们绝不是平庸的草。”

 
关键词: 网瘾少年创业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4232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