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已近傍晚,在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永明蔬菜公司经理孙永明看着大半车卷心菜愁眉不展。“这菜昨天从临沂郯城一毛二一斤收的,今天两毛二一斤没卖了,剩下一多半。没办法,赶上叶菜行情不好,这趟又得赔上千把块钱了。”孙永明说:“咱还好点儿,种菜的农民更苦,一亩地就卖个四五百块钱,别说回本了,地钱都挣不回来。”
4月24日一大早,记者又来到寿光市稻田镇宋四村,村民宋永强的黄瓜已被星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车拉走了。宋永强说:“咱是合作社社员,种的黄瓜合作社包销,现在一块五六一斤,跟去年同期差不多。”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工作人员的介绍印证了这两种情况。“目前蔬菜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白菜、芹菜、卷心菜等为代表的叶类菜供应充足,销路不旺,价格很低;二是以西红柿、黄瓜等为代表的寿光本地设施蔬菜价格下降,这是受气温增高、产量上升影响,但符合常年运行规律,与去年同期相比并不差,个别品种还有较大增长,比如樱桃西红柿等。”
一边是“菜贱伤农”又现:由于今年春季气温持续走高,多地地产蔬菜集中上市,导致价格跌入低谷。据“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最近一周的蔬菜价格统计显示,莴苣、泡椒、大葱、大白菜4类环比跌幅49%、46%、41%、39%,同比跌幅
70%、69%、60%、82%。
一边却是“菜贱难伤寿光菜农”:寿光最近一周地产菜品种上市量增加3%,交易繁忙。其中,黄瓜、小黄瓜价格下跌,跌幅超过20%;丝瓜、苦瓜、樱桃西红柿等价格上扬;长豆角、扁豆、油豆等上市量较小,批发价格相对较高,比较畅销。
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说:“对付‘菜贱伤农’,寿光有两个法宝,一是优质蔬菜品牌响,二是产销对接能力强。”
在蔬菜市场上打拼了20多年的孙永明对此感触颇深:“寿光蔬菜种了这些年,牌子叫响了,菜农也种明白了。现在,各个乡镇有的主打西红柿,有的主打小黄瓜,有的专种茄子,都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品牌,每年产量、价格都很稳定。”
“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是困扰高端农业的一大难题。对此,寿光着力擦亮了优质蔬菜品牌。”杨维田说。寿光连续举办了15届国际菜博会,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意见》,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品牌创建主体,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奖励1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目前,寿光绿色食品品牌达264个,“三品”认证基地达71万亩;“乐义蔬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桂河芹菜”、“寿光大葱”等17个农产品被确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在洛城镇浮桥村,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浮桥萝卜”又让菜农发了财。村民巴庆民今年种了4亩春季拱棚萝卜,平均亩产1.6万斤,售价达2.5元/斤,一亩萝卜纯收入超过3万元。“村里有合作社,有市场,咱的萝卜多数是装箱卖,很多直接进超市、酒店和大批发市场,价格比一般萝卜贵五六毛。”巴庆民说。
产销对接能力强,是寿光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另一大优势。“一是大力建设蔬菜批发市场,提高社会服务配套能力。二是推进蔬菜生产园区化发展,打通从农业园区向高端市场的销售渠道。”杨维田解释。
占地面积3000亩的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总投资20亿元,年可交易蔬菜等农产品100亿公斤,是亚洲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有“买全国、卖全国”之誉。除物流园外,寿光还在镇村建设了40多处规范化专业市场、近200处规范化集贸市场和500多处地头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海上“蓝色通道”,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寿光蔬菜已经销往全国30个省市区及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
同时,寿光积极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工厂型”农业园区、“合作型”农业园区和“股份型”农业园区三种模式,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园区,使蔬菜种植向园区经营发展。
有了上述基础,寿光构建起了从农业园区向高端市场直接配送的六大网络。一是在大中城市建立直营店网络;二是在大城市建立VIP高端客户直供网络;三是在大型超市建立寿光品牌蔬菜专柜;四是在大型城市社区建立加盟店;五是与大型餐饮企业联合建立生鲜蔬菜厨房配送系统;六是探索建立了以“蔬菜呼叫中心”为核心的“手机订购”销售模式。
目前,寿光约有八成园区蔬菜以品牌蔬菜形式进入了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400多个超市,沃尔玛、乐购、家乐福等大型连锁企业均在寿光建立了配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