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能够描述中关村的魔力?是占据全国三成多的创业投资份额,还是辐射全国、不断开花结果的中关村产业创新成就,抑或是从北京到硅谷,源源不断奔赴中关村的创业者?
肩负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中关村正在用其龙头闪耀的领军企业带动作用,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源头密集的优势,大小兼顾、无处不在的创业服务,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中关村之魂,打造一座创新创业的“梦之都”。
领军企业
创新企业龙头闪耀
1月30日早晨6点10分,联想集团向外发出了一封主题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 加州山景城”的邮件消息,宣布联想将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
继半年前联想一跃成为全球PC销量冠军后,这家几十年前从中科院几间小平房起家的科技企业,又开始通过资本并购、跨国经营管理、提升自身研发实力等多种途径,向智能手机界的冠军地位发起冲击。
在创业巨头“再创业”的同时,他们的“后辈们”开始捷报频传:小米科技推出的小米手机国内销量超过苹果iPhone、“靠数据赚钱”的亿赞普率先通过与全球22家主流运营商和数十万家网站的合作,为全球近十亿网民和广告主提供大数据营销服务,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营销服务商……根据中关村管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企业做强做大的进程明显加速—1998年,“老大哥”联想花了14年的时间实现收入破百亿;同样的破百亿目标,10多年后的“后起之秀”小米,却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
二十多年来,中关村成长起来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2012年,示范区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97家,比上年增加249家,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数达到344家,比上年增加48家;百亿元企业数达到45家,较上年增加11家;过千亿元企业3家。形成了以联想、百度、京东方、中芯国际、大唐电信(600198,股吧)、神州数码、小米科技、用友软件(600588,股吧)、文思信息、水晶石、交控科技、博奥生物、神雾科技、碧水源(300070,股吧)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森林的广袤繁荣,除了大树的开枝散叶,更离不开创新种子的广泛撒播。中关村的领军企业纷纷承担起了这一任务。
目前,中关村领军企业搭建开放平台参与创业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大企业为解决内部创新问题和资本市场对新盈利点的需求,支持和鼓励内部团队创业,紧密融入到创业企业的圈子里,与各种创业企业进行合作,支持基于技术平台的创业,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创业企业,并让自己保持创新。微软、百度、新浪、奇虎360、UC优视、趣游等领军企业,通过“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支持”,聚集专业领域的创业者和技术项目资源,主动打造基于技术平台与产业链的开放式创业生态体系,推动产生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创业人才
高端人才畅通直达
除了带动中关村新兴产业发展,领军企业还培养了大批的创业人才和团队,从这些企业离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具有广阔的人脉资源、产业资源和行业经验,更能把握新技术的发展和商机,在创业中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创业成功率相对较高,形成了百度、新浪等创业系。
一份针对中关村创业者的问卷调研报告显示,中关村领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离职创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7%;在累计融资1000万元以上和被并购企业的创业者中,由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离职创业的人数最多,分别占到了55%和59%。
一年多前,推开一扇由几位业界专家主持的面对面评定会议的大门,科兴生物创始人尹卫东在和专家们畅谈了半个小时后,获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这件事几乎就已经确定了大半。“尹老师,您做的甲流疫苗研究业界都很敬仰。”“尹总,久仰大名。”坐在评委席的几位业界专家看到尹卫东后,纷纷向他表示敬意。
不用答辩论文,无须著书立说,无论中专、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也不管是30来岁的青年小伙还是年过五旬的长辈,只要在自己的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得到业界专家同行的认可,就有可能被评为“教授”—这是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规定,也是中关村为吸引高端人才而开辟的绿色通道。诸如此类的多种人才政策,为中关村这个中国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吸引了一批批中外英才。
据统计,中关村地区两院院士占全国的1/3;共有604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占全国入选总人数的21%,北京的80%;303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北京市入选总数的70%;137名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入选中关村“高聚工程”,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带动全局”的人才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中关村吸纳国际化人才的能力也逐步增强。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聚集的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达到2万人,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超过1.2万人。此外,中关村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从业人员120多万人,每年净增加10万人,每年在中关村地区新毕业的学生将近20万人,很多留在北京创业。
从联想的柳传志、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王志东,到百度的李彦宏、小米的雷军,再到车库咖啡的苏菂和PEEK LAB的季逸超,中关村聚集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人才一代代积累带动了中关村的大循环,在1998-1999年和2005-2007年两波中关村创业潮中创办的一批科技企业在成立五、六年后相继在纳斯达克和国内创业板上市,创造了一批拥有大量财富的创业企业家,他们将创业经验、资源和财富投入到再创业或帮助他人创业,推动中关村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创业生态圈,同时吸引了全球顶尖资源向中关村汇聚,包括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微软的云加速器、IBM的创业训练营、500STARTUP的创业导师团队,使中关村形成在全球和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的大循环。
高校科研机构
源头密集创新涌动
技术创新的源头在科研,高校和科研机构因此被视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中关村示范区,仅核心区就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2所,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院所206个。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诞生了大量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系统终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据统计,目前中关村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全国的1/4,973计划项目占全国的1/3,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务。在国家确定的7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
除了埋头科研,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中关村企业的开放式“联姻”,更是如同放置在阳光下的凸透镜一般—让创新资源和创新力无限放大、放射激烈燃烧的光芒。
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道网络验证与测试实验室里,马玉双正在调试一个跟iPad差不多大小的仪器。他正调试的是2013年刚刚发布的首款用于军工装备的智能平板,除了可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保障过程中的测试研发,这个平板还能在铁路、通信等民用装备领域找到用武之地。然而,马玉双却并不是北京交通大学这个实验室的实验人员,而是另外一家公司—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
一个做航天测控的公司项目经理,怎么会跑到高铁研究实验室里做调试?
马玉双介绍,随着各类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及测试性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机柜式的测试系统被便携式测试系统取代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他所在的北京航天测控作为航天测控领域的佼佼者,希望能研发出一款便携式测试系统设备,取代原来动辄像个冰柜一样大的“大块头”。然而,要想让测试设备从“天上”到“地下”都能“如鱼得水”,航天测控公司需要利用自己并不具备的高铁测试系统和设备从事部分研发工作。纳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体系的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网络验证与测试实验室帮上了忙。
像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这样,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促成的“技术姻缘”还有很多对。
除了促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和企业、科研机构间的联合创新,这一平台还唤醒了北京不少“沉睡”的科研资源。据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至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激活了北京地区50年积累沉淀下的价值几十亿元的高端科研设备,面向示范区企业开放共享检测和研发设备70299台(套),设备总价值近71.6亿元,大部分设备属国内外先进水平。
科技资本
创业投资激发活力
在创业天堂的硅谷,除了时下最先进的技术潮流,还有几个关键词频频被提起:“天使投资”、“科技资本”和“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投的是未来”,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天使投资正是硅谷盘活区域内创新要素的流动,继而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关键秘诀,而这些秘诀的要素,正在中关村高度聚集。
在谷歌眼镜核心开发人员、谷歌研究院原高级研究员的赵勇眼里,中关村的“魔力”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惊人。“决定回国创业后,我从谷歌辞职回国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约了10个投资人面谈。结果前5个人全部明确表示愿意投资!”赵勇不无激动地回忆。要知道,在硅谷,见10个投资人能获得1个人的支持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
在热烈的创业环境和活跃的创业投资吸引下,将人马悉数搬到北京—像赵勇一样掌握全球顶尖技术的留学归国人员近年来不在少数。据统计,中关村地区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比重,与美国硅谷在全美吸收的投资比重相当。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关村新上市的公司中,75%以上都是获得过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
VC早期化、天使机构化、天使投资人队伍不断壮大,使早期创业更容易得到资金支持。戈壁赢智、启迪创投等创投机构在早期机会增多的情况下,纷纷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向早期阶段发展。雷军、徐小平等著名天使投资人成立顺为资本、真格资本,募集资金进行机构化投资。合投和众筹模式也聚集吸引了大量来自社会的个人天使投资人和公众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对早期小微创业项目的重要支持。
此外,互联网金融和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为创业者开辟了崭新的融资渠道。2012年,P2P、在线小额贷款、在线理财、在线期货、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受到公众热捧,对尚未形成收入的早期创业者,在无法获得VC和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小额贷款、小额信用融资、小额股权融资等金融交易,缓解了早期创业阶段的流动资金紧张问题。银行也积极推出针对创业者的灵活多样的小微信贷产品,孵化器开始面向创业企业开展“股权+债券”的组合金融服务。这些创新型金融服务年增长率均在2-3倍以上,总市场规模预计在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路上,中关村正在建立起一个包括科技信贷、创业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放心保)、融资租赁等在内的日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
创业服务无处不在
在中关村,有这样一个“超级智囊团”。它不收任何会费,所有参与的名家高手不计任何报酬,只要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发展潜力、就有获得“智囊团”中柳传志、李彦宏、尹卫东等著名企业家亲自上门互访的机会。很多有潜力的中关村创业企业,正是在这种力量下不断壮大。柳传志,是写在这份智囊团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
“能不能帮助中国多培养几个联想这样的企业?”听到这句邀请,这位中国的“创业教父”在百忙之中毅然加入。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就是要将一批柳传志这样的顶尖创业家聚集起来,为有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诊脉”、传授“秘籍”。拉卡拉、桑德、神雾集团……这些各自领域创业企业的佼佼者都成为这个创业“智囊团”的受益者。
除了已经有所成就的成长型企业,更为草根、初创时期的创业团队,也有相应的创业服务支撑。
一年前,从美国回国创业的“90后”南京小伙子尹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经随意浏览的一家中关村科技博客网站,能在一个礼拜之内为自己在南京的创业团队和远在北京的投资商成功牵线搭桥,拉来数百万元人民币融资。
2013年1月,正在为团队融资发愁的尹桑在36氪的投融资平台网站上随手注册了一个账号,把创业项目的产品信息和图片上传到了平台上。原本没抱什么希望的他,没想到,注册后第三天,从36氪推荐来的3家投资方就陆续主动联络他,没几天就拍板投资。
从草根创业者到大型上市公司,一场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接力赛”在他们手中传递、壮大。在中关村,像36氪这样的创业服务机构如天使汇、创新工场、创客空间数不胜数,更形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虚拟孵化网络。据统计,通过中关村实现虚拟孵化的企业数量超过20000家,催生的投资案例数约2000余起,瀚海孵化器、厚德创新谷还在硅谷设立了海外孵化器,将创业服务辐射到全球范围,成为推动中关村源头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创业文化
创业之魂砥砺前行
扣上耳机,四下的鞭炮声骤然静音,创业者伍迪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七八个页面来回切换,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跳动。从马年春节前的除夕到初七,他的眼里只有创业,没有“年”。大年初五,他又来到车库咖啡馆“加班”。环顾左右,十多个年轻人各抱台电脑,外加一杯咖啡,一忙就是一天。他们是“创业圣地”车库咖啡馆里最普通的创业者。这个春节,北京依然涌动着创业和创新的激情,这些追求者希望在马年实现创业梦想。
从2013年年中开始,原本每天晚10点关门的车库咖啡,开始试行每天24小时营业。马年春节,车库咖啡更是从大年初五就开始敞开大门,迎接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创业者。凌晨12点,温暖的灯光仍然能够从海淀图书城一处二层窗户里泻出。
“其实每个创业者都有无数个这样的不眠夜,希望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彻夜奋战时,能看到车库为他们亮起的一盏明灯。”车库创始人苏菂说。
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传承,中关村已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创业文化,“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让无数怀揣着创新创业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
近年来,伴随全球创业热,中关村涌现出了创客空间、车库咖啡、微软云加速器等一批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和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搭建起创业者和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营造了空前活跃的创业氛围。统计数据显示,中关村创业讲台已举办100场,参加人员超过3万人;联想之星举办的创业CEO特训班培训了210名创业者;创业帮、创业家组织的创业大赛参赛企业超过3500家;3W咖啡举办了300多场互联网行业沙龙活动。
中关村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创业热情,离开大公司投身创业成为一种潮流,连续创业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在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与硅谷类似的“创业-成功-再创业”的良性循环,以及“创业-失败-再创业”的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