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现代农业建设的活力正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五大主攻方向。
记者1日从农业部获悉,围绕五大主攻方向,农业部近日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抓紧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落实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带动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规模和范围。启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重点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规模,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办好农民科技书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今年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力争单产增长1%以上。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扩大标准化养殖小区补贴规模。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继续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落实包装标识制度。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
——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确保今年底基本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确保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机构于今年6月前顺利组建完成。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注册品牌,开展海外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产品推介活动。
中国农业离“现代化”只有8年?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现代农业”定为首要任务。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方向并不明确,不少人在问:中国离现代农业目标还有多远?
农业离“现代化”只有8年?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最近预计,中国可能在2015年实现第一次现代化。据了解,第一次现代化主要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第二次现代化主要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转变。不少人据此认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大约还有8年时间,果真这么简单吗?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相当粗放。据调查,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陈锡文表示,一号文件表明了中央的新农村政策导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只有转变增长方式,中国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
突破“三大传统理念”
一号文件提出要拓展农业功能。突破农业只是第一产业的传统观念,让GDP体现农业的真实价值。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洪绂曾认为,目前我们是按最狭隘的农业来统计的,只统计粮食、棉花等初级农产品,一到加工环节有了附加值,就不算在农业账上,全算到第二产业了。
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应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中国一方面要保证粮食生产,另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增收。两者的矛盾怎么摆平?
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认为,首先要明确粮食安全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个底线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动态和平衡概念,应突破狭隘的传统粮食安全观念。国家从战略层面强调粮食安全完全正确,但具体到县乡村应该实事求是。
其三,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突破“谁抓农业谁落后”的传统农业理念。一些地方干部说,目前上级对农业县的政绩考核与实际情况存在“两张皮”现象。这使一些县乡领导认为,抓农业抓不出GDP,抓不出财政收入,相应也就抓不出干部政绩。国家的“重中之重”要“传导”为各地的“重中之重”,在扩大中央财政支农同时,还必须改革传统的政绩评价制度。对农业县市或粮食主产区,就应以“三农”指标为重点,消除“上热下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