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国内葡萄酒市场寻求突破 欲打破“法国规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5 09:05:47    浏览次数:68    评论:0
导读

满分企业网了解到自从山东政府出台白酒禁令,山东多家白酒企业开始布局进口葡萄酒产业,景芝进口葡萄酒5月上市,古北春也在加紧布

 名企在线网了解到

自从山东政府出台白酒禁令,山东多家白酒企业开始布局进口葡萄酒产业,景芝进口葡萄酒5月上市,古北春也在加紧布局,邻居河北的区域龙头白酒企业也没闲着,据说正在加紧挑选进口酒产品。

事实上,自从洋河的进口葡萄酒事业悄悄开了一个好头,很多白酒企业都在摩拳擦掌。显然,此时的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愈发热闹,新生力量和传统势力,均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在和很多传统做进口葡萄酒的人交流时,我得到答复大多一致:白酒进入,对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是利好消息,但他们准备好学费了吗?

行,那就交学费吧。

究竟学什么?

有观点说,白酒企业有足够的葡萄酒培训师,培训师和业务员要拿到WSET证书,要懂各个产区和级别。

我并不认同。

抛开法、意等传统产酒国不说,从新崛起的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相对成熟市场来谈,欧洲产酒国试图输入的欧洲传统游戏规则以全部失败告终:美国市场是加州酒的天下,加州完全没有法国那套从高到低、死板的法定级别;澳大利亚人也有自己的选酒标准,大部分根据产区特点来选,而没有按照法、意固化的游戏规则出牌;日本消费者则对新鲜型葡萄酒非常感兴趣,让讲究口感平衡的法国名庄酒在日本也逐渐失色。这表明,新崛起的成熟市场,全部在按照本土消费者的喜好确定自己的游戏规则。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是什么规则?

2005年以前的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是混水摸鱼阶段,没有规则,不守法律,运营商靠“进口”两字打天下,当然也只有少部分受众;从2006年到2013年前后,这是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一个超速发展的周期,“法国规则”深入人心,从进口商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都在膜拜法国名庄酒和少数国际品牌,都在学看酒标,都在通过以法国为主的欧洲级别判定零售价格,不管品尝后是否真心喜欢,都要假装陶醉。

但是从2013年开始,这种玩法正在改变。两个信号可以证明:第一,智利酒、澳大利亚酒、美国酒越来越主流,中国消费者不再以法国标准马首是瞻。第二,国内一批新崛起的运营商开始重新设计产品的各个维度,包装、口感、品牌、价格力求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口感、主流购买能力等需求;一些新崛起的进口酒品牌,不仅很少有品牌主打级别,甚至还在有意弱化级别而强化口感等其他元素,如直接在互联网上引爆的品牌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运营商的OEM产品。

在所谓“法国规则”盛行年代,这种“中国式”玩法常遭人耻笑。但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交学费事小,千万别交了不该交的学费。

 
关键词: 葡萄酒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632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