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振是山大(威海)的一名大二学生,也是威海创业大学的学员和志愿者。最近这段时间,张全振非常忙碌,他不仅定期到威海创业大学做志愿工作,还忙着筹备公司的创建工作。提及威海创业大学,张全振感慨地表示:“有威海创业大学做后盾,我坚信很快就能实现创业梦想。”
2012年10月,张全振开始了自己的大学创业之旅。截至目前,张全振的创业团队已从原来的40多人发展成200多人,核心成员就有35人,主要从事纳米镀膜、化妆品、净化器以及移动通讯销售等多个小项目。此前,张全振的团队曾先后做过5个创业项目,包括应季品销售、韩国食品及特色海产品销售、旅游住宿类等等,然而,这些项目因资金短缺、管理经验缺乏等各种问题,均不幸夭折了。
创业之初,张全振完全是怀着激情和希望去创业的,从未想过会遇到哪些问题。“大学生创业遇到的最难的问题,一是资金问题,二是缺乏必要的团队管理和公司运营经验。”张全振说,整个团队曾在8个月内获得过32万元的营业额,除去人员工资和各种花销,净利润是4万元,但很快,这些钱就被张全振投入到了团队建设中。资金紧张,进货需要钱,运营需要钱,张全振明显感觉“钱不够用”。向在农村的家人伸手要?向银行贷款?这些想法都被张全振“咬咬牙”否决了。最困难的时候,张全振每天都会忙到凌晨两三点,有时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
随着团队成员的增加,缺乏管理和运营经验的张全振,也感受到了经营压力。在这些问题的打击下,张全振的几个创业项目陆续夭折。“那时候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自己奋斗的方向在哪里了。”张全振说,就在他陷入低谷时,威海创业大学成立了,而此时,他也正在酝酿着第6个项目。
“第6个项目出来后,还处在不知该如何下手的状态中,听说威海创业大学可以帮大学生解决创业难题后,我就报名参加了培训。”张全振说,就这样,他成为威海创业大学的首批学员。
“来听了培训课后,特别受启发,学到了很多管理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张全振感慨地表示,通过威海创业大学的帮助,他认识到了自身在团队管理上的短板,并重新调整了团队运营模式,目前,团队正在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资金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帮扶。“比如,以前我们进货,需要先交3万元的押金,但现在,我们可以先把货取出来,卖完货后再打货款给对方,这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张全振说,少走弯路让团队节省了很大一笔开销,也让成员们更加有信心地创业。
“我目前正在准备创建公司,相信威海市创业促进会与威海创业大学的‘联姻’会给我们这些创业者带来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我们成功创业。”张全振满怀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