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殖业面临很多风险,但主要有五大风险,这就要求国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养殖场(户)也要有防范风险意识,管理风险智慧,驾驭风险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科学养殖,从根本上解决赢亏问题。国家应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研究制定、集成推广简单实用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养殖场(户)也应“练好内功”,坚持自繁自养,选择适宜品种,建造标准畜禽舍,使用优质饲料,规范饲养管理,注重环境卫生,增加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根本上解决赢亏问题。
强化防疫,降低疫病风险。近几年,养殖业中出现的各种疫病相继肆虐,病死畜禽不但让养殖场(户)的直接经济损失极为惨重,而且疫情会带来持续性影响,净化过程使养殖场(户)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降低效益,同时,也极大改变了生产和市场走势。无论养殖场(户)怎么熟悉养殖周期,一波凶猛猪疫突然来袭,什么规律都变了。一般短期内价格就会迅速下跌,但数月之后,出栏的短缺又导致价格必然暴涨。行业中已经形成共识,疫病是决定价格高低的最大变量。
国家应发挥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作用,依据抗体监测水平,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养殖场(户)也要密切关注疫情形势,越是在价格低迷、效益不佳时,越要加强疫病防控,注重消毒、免疫、保健,降低疫病风险。
强化预警,降低市场风险。从投入上考虑,养殖场(户)存在仔畜禽、饲料、防疫灭病、水电、取暖、死淘、人工、土地租金、圈舍折旧、周转资金利息等成本,虽然全国各地养殖场(户)之间有差距,但总体而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成本相差不会太多。近几年,畜禽养殖由于无序竞争,畜禽存栏大量增加,饲料原料货缺价涨,养殖业已由低投入高产出时代进入到高成本时代,加之进口畜产品、走私畜产品大量涌入,使养殖业存在着市场饱和风险。一旦养殖场(户)对行情涨跌判断不准,大势补栏遭遇亏损期,恐怕单个养殖企业是无法与市场抗衡的。
国家应设立各级畜牧业监测预警机构,全面开展畜牧业统计监测,做到对上对下信息共享,提前预警,促进畜禽生产稳定发展。养殖场(户)也要经常浏览网络,密切关注价格、生产、供求等监测预警信息,适时出栏,及时补栏,淘汰低产母畜禽,预留后备母畜禽,保持良好生产能力,降低市场风险。同时,为保护养殖场(户)权益,成立行业信息协会势在必行。
强化引导,降低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可能与养殖业利益相冲突。
土地、环保方面,经济越发达地区,对环保要求越高,对土地渴望越强烈,就越不欢迎养殖业,原因很简单,养殖业富民不强官。这种情况下决定中国99%的养殖场可能都是法律意义上的“非法养殖场”。因为一个合法的养殖场,最少要有三个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环保排污许可证,其中环保排污许可证则是绝大多数养殖场无法办到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按照现有的投入和标准,绝大多数养殖场根本无法通过环评;另一方面,土地紧张,有意识控制养殖场数量。畜牧业是涉及“三农”的大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第一大产业,但却是弱势产业,目前全国小散养殖户已快速退出,一旦规模养殖场被逼破产,几年后谁来从事养殖业?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从何谈起?怎能“猪粮安天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建议国家取缔苛刻的环保要求,出台土地、环保方面真实惠农政策;取缔进口肉等调控政策,整合资金资源,肉贵时加大市民补贴力度,价贱时开展畜禽价格保险,既可防止肉贵伤民,也可防止畜贱伤农,让养殖场(户)真正享受到惠农政策红利,从机制上稳定价格,降低政策风险。养殖场(户)也要审时度势,主动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积极开展粪便、污水、病死猪无害化治理,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产品。
强化科普,降低舆论风险。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舆论对养殖业的影响日益加剧,且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杀伤力。食品安全事件,一大部分是行业自身监管不力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其他行业、媒体、社会舆论等炒作造成的。但不管怎样,一旦某个产品或行业遭遇舆论聚焦性抨击,消费者的信心丧失,价格必然暴跌,全行业必然集体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以及猪流感风波、速生鸡风波、人感染H7N9流感风波等等都是例子。
建议国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尊重科学、崇尚真理,及时纠正错误,正确引导消费。养殖场(户)也要审时度势,主动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积极开展粪便、污水、病死畜禽无害化治理,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