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凤,在成全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同时,更成全了双阳区想发展手工业的庄户人家,她把用于种植养殖业的产业方式创新推衍到剪纸艺术文化产业中来,受惠及的农民们不无感激地称其为“双阳又一宝”。
一位当年山村小学女教师那握紧粉笔的手猛然攥起剪刀,与其厮守且出厚茧,完成了从农民到民办教师,再到民间艺术家到文化产业巾帼领导者之一的人格塑造和产业塑形。
人员由公司培训和指导,产品由公司设计和包装,成品由公司定期回收,把剪纸艺术产品的小小分厂和车间搬进了千百农家的自家小屋,星罗棋布,星火燎原,是剪纸的特色品种创造了这些“炕头工厂”,是宝凤的爱和聪颖创造了特色的就业渠道,打开了农家过年一样的喜气之门。大家不出家门就能打工、就能赚钱,许多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剪纸,白天务农、晚上剪纸。这样,致富的佳音越传越快,一传十、十传百,不仅省内的来,外省的也蜂拥而至。3年多来,培训的城乡劳动力有3700多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2600多人。
在创业发展的进程中,她也有过风吹来浪打来的时候,甚至是几十万元产品的积压、几十万元的巨额负债,她的法宝就是寻求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市场理念创新、创作风格创新,向版画、国画、油画等姊妹艺术学,向戏曲、秧歌等民间艺术学,达到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细腻的和谐,娴熟精艺与蕴藏气质的和谐,刀味和纸感的和谐,传承与开创的和谐,突出一个创新的变字,变固定作品内容生产为按市场需求作品内容生产,变指令式生产为订单式生产,产品顺应市场走线、对准消费者口味,由此李宝凤看到了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和竞争力,也在这市场的涌波浪峰中历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