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IT资讯 » 正文

“慢公司”遭遇“快时代” 豆瓣网还能挺多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6 10:55:12    来源:IT时代周刊新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23    评论:0
导读

  大众点评终于有归属了。  说到大众点评,我总会想起另一个慢公司:豆瓣,杨勃花1个月时间开发的社区。  它已经成为一个兴

  大众点评终于有归属了。

  说到大众点评,我总会想起另一个“慢公司”:豆瓣,杨勃花1个月时间开发的社区。

  它已经成为一个兴趣社交王国。截止2013年底,豆瓣拥有7900万注册用户,月独立UV2亿,日均PV2.3亿。用户每天通过网站和App们使用电影、图书、同城、小组、FM等10多项服务。不过,它仍旧没有盈利,至于IPO或者收购,似乎杨勃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十年孤独,个性鲜明

  在用户数和产品线增长的同时,豆瓣团队并未随之大幅扩张。据豆瓣同学介绍,公司现有380多名员工,算中型互联网公司。但从用户规模来看,豆瓣又是大型互联网公司。网站规模增长的同时员工规模却能控制住,因为豆瓣是中国最典型的“慢公司”。

  现在我们看看豆瓣的特色。除了定位简单(面向中国的兴趣社交网络)、气质独特(小清新风格多年不变)外,还拥有忠实的用户,以及可控的投入和清晰的书、影、音,杨勃的“三板斧”模式。豆瓣在Alexa中国区流量排名一度高达20名,并且是高质流量和精准用户。尽管豆瓣没有盈利,没有嫁出去,但毫无疑问它是优质资产。

  除了用户,豆瓣的核心资产是内容数据。

  它有文化点评数据库。豆瓣的初心是连接“人”与“物”,帮助人们发现图书、音乐、电影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物体数据库也正在形成。而且,豆瓣还有最大的兴趣图谱。当豆瓣聚集了足够多的人之后,这些人有了围绕“物”交流的需求,于是有了评价、标记、小组,还有同城。豆瓣还有海量的标签库。大多内容均可以被用户打上标签。标签是组织不同类型的海量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标签可以索引出感兴趣的内容,系统可以根据标签进行推荐。标签搜索是搜索引擎的细分。

  有了这些数据可以干嘛呢?你能想到的大数据应用豆瓣都可以做。

  浅尝辄止,我行我素

  豆瓣东西出现后,人们猜测基于此的导购模式会很快出现,不过,目前商业化痕迹并不多。这是杨勃的坚持。有幸见过一次杨勃真身,在2013年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杨勃公开表达了其产品观,“我一直觉得用户价值可以带来商业价值,我们仍然在做从第一时间起步的新的创新产品,有可能三四年之后变成大家常用的产品。我也认为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强求,不能在生命周期还处于早期的时候强求转化商业价值,商业价值的转换要跟外界环境相关,而不是被迫做一些勉强的事情”。

  这是豆瓣目前仍不盈利、离钱很远的根源所在。豆瓣阅读、豆瓣FM Pro、豆瓣电影做了一些离钱很近的事情,但杨勃说这并非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几个产品刚好到了这个时间点。

  除了不刻意追求商业化之外,豆瓣扩张也很保守。在这个浮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像原始人。

  豆瓣可以走向电商,自营电商抑或类似天猫的电商平台,可以做围绕电影票等文化产品的团购网站;可以走向媒体,从电影点评直接延伸到视频网站;可以走向硬件,以豆瓣FM为基础做播放器,以豆瓣阅读为基础做豆瓣的Kindle;可以将线下的触角从文化延伸到更多领域例如在线旅游。可以走向……

  杨勃不为所动。追求自然而然的商业化,保守的扩张步伐,远离资本运作,他还能坚持多久?

  (IT时代周刊新媒体中心批注:其实豆瓣本身的文艺气质应该跟创始人杨勃如出一辙。有话说,领导的气质决定了一个公司品味,在这里体现的尤其明显。只是,作为拼斗逐利的互联网市场,纵使有忠实的用户群,不努力变现,豆瓣未来的发展还是让人多了一丝隐忧。毕竟,烟火气不能当饭吃。)

  移动堪忧,豆瓣加油

  在移动端,豆瓣不是唯一的兴趣社交玩家。百度贴吧、陌陌贴吧等产品均已瞄准兴趣社交。陌陌的本地化属性更大一些,而百度贴吧社交属性正在加强,整体仍以帖子为中心。毫无疑问的是,它们会与豆瓣的App们分享市场。

  微信做熟人社交,“我的银行卡”里面已经接入高朋支持的电影票频道,点击进去后菜单为“上映”、“影院”和“我看”,与豆瓣电影App如出一辙。未来微信与豆瓣是否会出现更多交集?

  豆瓣虽然有最大的兴趣图谱,39万个小组,月UV达到7300万,它保持对兴趣社交的专注。豆瓣最大的挑战是将其PC端的用户、数据和优势无缝迁移到移动端。豆瓣过去几年的做法还不够“移动”,甚至可以说,豆瓣移动正面临挑战。

  豆瓣有10个移动App,杨勃在2013年初说,豆瓣在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有种7、8年前创业的感觉。移动创业一年豆瓣的成绩如何,没有公开数据。想必应该十分辛苦,别忘了豆瓣只有380个人。

  豆瓣如果继续“慢”,继续低调,继续践行用户自运营,还能跟上节奏吗?

  如果哪天,豆瓣被巨头收购了,是豆瓣的悲哀,是用户的噩梦,我想也是阿北最不愿意的结局。现在,还没投入巨头怀抱的大公司已经不多。

  加油,豆瓣!

 
关键词: 豆瓣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1176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