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部门日前的一项抽查结果表明,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使部分服装“带毒”。此次抽查,共抽查了100多家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总合格率只有60%,其中有三成以上产品甲醛超标。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甲醛超标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有毒服装正成为健康杀手。
服装标准不受重视
从2005年1月起,我国对服装产品实施强制性安全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简称《规范》),以提高纺织服装的健康安全性。《规范》将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指婴幼儿用纺织品、直接接触皮肤纺织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纺织品,并对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染料、气味、pH值等5项健康安全指标作出了详细规定。
按规定,2005年1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但从今年1月1日起,没有执行新标准的服装将禁止销售。目前国家正式对服装产品实施强制性安全标准已过去7个月,市场上纺织服装产品是否都能按标准要求生产和销售呢?记者调查发现,我市市场上不少服装不符合《规范》要求,消费者对此也不重视,部分厂家和商家则借促销等手段,大肆销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服装产品。
在洪家楼附近多家商场及服装专卖店,记者看到,多数中低档服装都没有按新国标要求标注产品安全类别。在一家服装商场,记者看到货架上正在销售的大量成人、儿童夏装标签都不符合《规范》要求。当记者询问导购小姐,她所销售的服装是否达到新国家标准要求时,导购小姐表示从没听说过服装有什么国家标准。
不仅不少正常销售的服装不合《规范》要求,大量低价促销的服装产品更是不合标准要求,销售人员解释说,正在促销的服装是2005年以前生产的积压产品。但记者注意到,不少服装实际是在2005年后生产的。
甲醛超标最危险
市质检所轻工站专业人士介绍说,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染料、助剂等化学原料,这些化学原料或多或少都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成分,而有害物质的含量一旦超标,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服装的甲醛、pH值、色牢度等安全指标不合格,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市纤维检验所一位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所有未执行《规范》的服装都不得上市销售。无安全标志的服装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隐患:一是织物上的游离甲醛会引起头痛、身体软弱无力、皮炎等症状;二是偶氮染料在印染合成过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间体,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三是纺织品中可能残留重金属汞、镍、铬、铅以及砷等,重金属含量过高,不仅会减弱人的免疫功能,还会引起慢性中毒,伤害人的中枢神经。
这位负责人称,执法部门将加大力度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新国标生产和标注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如何选购合格服装
质检所轻工站专家告诉记者,生产企业在面料生产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含甲醛的染色助剂和树脂整理剂,其目的是为了使衣服不起皱、不缩水、不褪色,但如果消费者穿上这样的衣服,甲醛会慢慢地释放出来,最明显的症状是疲倦、失眠、头疼、咳嗽等,皮肤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皮疹,这对消费者的健康很不利。
质检专家提醒消费者,要买到合格的服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一般来说,浅色服装比深色的更环保。因为浅色服装的面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机会较少,特别是贴身的内衣。二是选购服装时尽量选择没有衬里的。西服套装等必须有衬里的产品,可选择无粘衬技术产品。因为粘衬需要用胶水,而胶水通常含有甲醛等溶剂。三是买衣服时不妨闻一下,有发霉味、煤油味、鱼腥味、苯类气味等异味的服装大多甲醛含量超标,不能购买。四是尽量不买免烫衣服。特别是甲醛过敏者,更不能穿着免烫服饰。五是刚买回来的免烫衣服,不要立即挂入衣柜中,最好先用清水进行充分漂洗后再穿。
专家特别提醒消费者,穿上新服装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反应,或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要考虑是否衣物不适所致,并尽快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