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夏秋反季节蔬菜项目铺就增收新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02 09:20:00    来源:媒体    浏览次数:188    评论:0
导读

    从7月31日在贵阳召开的贵州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鉴定会上获悉,该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各类资金1.2亿元,在23个基地县累计建成商品菜生产基地104.02万亩,惠及276万农民,总产值22.81亿元,纯收入17亿元,农民人均年增

    从7月31日在贵阳召开的贵州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鉴定会上获悉,该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各类资金1.2亿元,在23个基地县累计建成商品菜生产基地104.02万亩,惠及276万农民,总产值22.81亿元,纯收入17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420元。 

    针对省内外蔬菜市场供给情况,结合我省气候立体差异和区域差异大的优势,1996年,我省蔬菜专家提出利用“天然空调”气候优势,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思路。在龙里、毕节、大方等县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02年科技人员在省长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西部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支持下,我省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带领项目组,以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区为主体,武陵山为辅,以贵新、贵毕、遵崇等公路为纵向联线,326国道和贵黄、关兴公路为横联线,在各产业带上最具区域特色和示范推广意义的12个县(市、区)实施该项目。 

    蔬菜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专家们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白菜、甘蓝、番茄等18类蔬菜,3000多个品种,在大方、威宁、毕节等地进行生态适应性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经过6000余次试验,筛选出420个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耐储运、耐热等特性,适宜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优良品种,科学总结出各类蔬菜在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的适宜播种期和定植期,确保了蔬菜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种植规范化水平,科技人员在试验、示范、推广基础上,研究总结了莴笋、黄瓜等18个品种的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制定了大白菜、萝卜、荷兰豆等19个生产技术规程和辣椒、甜椒、青花菜等7个质量标准的“贵州夏秋反季节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规范了整个生产环节的操作程序。探索总结出粮(油、洋芋)菜一年两熟种植、全年蔬菜多熟种植等80多种全年高效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杉树林村66户推广夏甘蓝一秋番茄—香葱模式,仅番茄一项亩产值即达4000多元,户均收入1.35万元。 

    项目实施中,专家们十分注意向基层科技人员和群众开展科技推广应用培训。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成了茄子、芹菜、豇豆等10种蔬菜栽培技术的智能化专家系统,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品种信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各种知识,先后培训技术干部600多人,培训农民46.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1.3万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项目区共引进53家外向型企业和省内龙头企业,采取科技部门+公司+基地+农户、科技部门+协会+基地+公司+农户、科技部门+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订单生产,形成企业带动型、市场和品牌带动型、集散地带动型、大户带动型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项目区产品80%销往两广、东南亚、欧盟等地。绥阳县蒲场蔬菜协会与贵阳五里冲批发市场、遵义天阳食品公司等签下订单,发展西兰花、番茄、大葱等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3万亩,总产量6000万公斤,产值近4500万元,纯收入达3450万元。 

    项目负责人李桂莲介绍,夏秋反季节蔬菜已被省政府列入“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可建成大娄山、乌蒙山和苗岭山区为主的400万亩基地。 

    鉴定会上,来自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评价:该项目涉及范围广,研究内容全面系统,开辟了利用温凉气候资源优势,促进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化的新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629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