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名企在线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纺织资讯 » 正文

丰产却难丰收 棉花价格的“蛛网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17 15:34:00    浏览次数:105    评论:0
导读

●越丰收,越亏钱中国棉农掉进蛛网陷阱 ●国际投行正试图从种植源头和终端消费两头,扼杀中国的棉花产业。 大丰收,对农民来说未

    ●越丰收,越亏钱——中国棉农掉进“蛛网陷阱”

    ●国际投行正试图从种植源头和终端消费两头,扼杀中国的棉花产业。

    大丰收,对农民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当初产量一哄而上,如今价格一哄而下”。在一轮一轮的惨跌行情中,受伤的永远是中国的农民。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农产品是不能自由买卖的,棉花要统一卖给供销社,统购统销。那时候,农民们不用担心棉花的销售问题。

    当年,作为反面教材,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美国矿工家庭的悲惨故事:

    冬天,屋子里寒冷无比,孩子和妈妈之间有这么一段对话:
    孩子:妈妈,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家里没有钱买煤。
    孩子:为什么没有钱买煤?
    妈妈:因为爸爸失业了,所以家里没钱了。
    孩子:为什么爸爸会失业?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如今,这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种植大白菜,生姜,大蒜,棉花的农民身上。在一轮一轮的惨跌行情中,受伤的永远是农民.。

    我的山东德州朋友老赵告诉我:因为2011年棉花丰收,籽棉价格异常低廉,而且老家雇不到人采摘棉花(在山东农村,一个70岁的老人,在农田里摘一天棉花的报酬是80元人民币,几乎没有青壮劳动力摘棉花),媒体上也有报道说德州棉农拔了棉花改种小麦。

    我问一些山东农民兄弟,你们今年上半年为什么想到要扩大面积种棉花,他们的回答十分质朴和典型:去年俺家种棉花赚了钱,而且是一年赚了好几年的钱,当时俺都后悔棉花种的太少了,加上报纸上专家们不也是说高棉价时代到来了吗?于是俺今年就扩大面积种棉花了,没想到,今年(2011年)气候很好,适合棉花生长,棉花是丰收了,但是钱却没有赚到,他奶奶的。幸好有国家政策19800元的托底价格,老赵他们才没有输得太惨。

    老赵今年种棉花没有赚到钱,于是他决定明年不种棉花改种小麦了。你信不信,老赵他持有这样的跟风心态,无论种什么作物,例如换种小麦,也一样挣不到钱。但是,作为农民兄弟,他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做呢?

    经济学家很早就发现一个现象:挖煤的矿工烧不起煤,纺纱的工人穿不上好衣服,种粮食的农民吃不饱肚子,大凡是和原料有关的大商品产业,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经济学家试图解开这个谜。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经常看到农作物如棉花,大蒜,生姜等生产过剩,在收获季节的市场价格极低,采摘出售根本不够成本,结果农民血本无归,造成大量农作物无人采摘而任其腐烂在地里的结果,受了伤害的农民下个种植期就减少甚至不再种植该品种而改种其他品种,结果导致下次该农作物成熟季节,由于种植量以前有大量的减少,价格有再次被抬高,诱使农民又大量的种植,如此循环往复。如果用简单的“价格-数量”图形来描述的话,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变化趋势犹如一个蜘蛛网故称其为“蛛网理论”。(CobwebTheory)见以下示意图1。



    蛛网理论研究的主要产品,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例如大部分的大宗农产品。因此当期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同时认为当期的产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当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2008-2010-2012,几乎每隔两年棉价走一次“过山车”。

    山东的老赵是不是很典型的掉进这个“蛛网陷阱”里去了啊。

    农民用2010年的高位棉花价格,计算成本,再决定下期2011年的棉花的种植面积,但是2011年收获期的棉花价格,是否会真的和2010年的价格一样高位运行吗?天真的农民兄弟以为是的。

    种棉花的农民只能决定自己的种植行为,无法知道整个行业的种植面积,盲目跟风的“羊群效应”使得棉农一哄而上,其结果可想而知。“产量一哄而上,价格一哄而下”。使棉花市场供求在下一周期短缺失衡,“涨价——增产——跌价——减产——再涨价——再增产”如此循环。在成熟的市场,价格和产量会渐渐趋向平衡,但是在不成熟的市场,当价格上涨时,越涨越惜售,而当产品滞销,农户作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开始竞相压价,恐慌性的抛售,造成棉花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无形中放大了"蛛网效应"。

    市场的棉花炒家(或者说大宗的农产品的炒家)就是利用“当期”和“下期”的时间差,把当期(如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棉花价格炒上去后,由于农民的种植面积一旦决定,中途不能变更,农作物生长周期很长,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供投机资金兴风作浪。因此许多投资基金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介入农产品种植领域,他们投资,投机相结合,著名的XXX企业的做盘手法就是如此。

    对于稍有规模的棉花农场或者农户如何走出这张恼人的“蛛网”呢?
  • 1
  • 2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mqzx.com.cn/show-4316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721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