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素有“长生果”的美誉,因其具有平衡膳食,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衰老等防病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花生拥有品种多样和价格等多重优势,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国,山东省又是我国最重要的花生产区和出口创汇基地,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受绿色壁垒等因素影响,前10月山东口岸花生出口呈大幅下降之势。
据青岛海关统计,前10个月,山东口岸花生(花生、花生仁和烘焙花生)出口32.4万吨、价值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6.1%和17.9%。
山东口岸花生出口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对欧盟、东盟等重要出口市场均大幅下降,前10个月,山东口岸花生对欧盟、东盟分别出口..2万吨、4.5万吨,分别下降37.3%和19%;出口均价上涨,前10月,山东口岸花生出口均价825.2美元/吨,较上年同期均价上涨11.1%;山东口岸私营企业出口花生16.4万吨,下降7.1%,占出口总量的50.8%;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分别出口7.8万吨、5.8万吨,分别下降3..2%和45.1%。
专家分析,前10月山东口岸花生及制品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壁垒不断高筑、货源紧张以及出口秩序混乱。
绿色壁垒不断增加导致花生出口不畅。欧盟和日本长期以来对我国出口的花生仁中的黄曲霉素和丁酰肼执行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检测标准。今年5月29日起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再次提高了我国花生出口门槛。6月份之后,我国出口日本花生遭退运情况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花生中乙草胺残留值不合标准。10月2日,日本以我国出口日本的花生中乙草胺残留值超过了“肯定列表制度”中0.01ppm的“一律标准”为由,对中国产大粒花生实施命令检查,目前日本已将对我国花生的乙草胺检查比率提高到100%。乙草胺是花生产区常用的一种除草剂,日本提高检测标准和检测频率,无疑为今后花生出口埋下巨大隐患。
符合出口标准的花生货源紧张导致出口数量减少。2005年国内花生收获期遭遇台风、强降雨天气,使得收获的花生无法及时晾晒,普遍出现发霉变质现象,造成花生难以达到出口质量标准,花生货源供应偏紧。
出口秩序混乱,低价竞争现象严重,出口企业由于出口利润过低而减少了出口量。由于货源短缺,今年我国花生收购价格一路上扬,目前山东地区花生仁的收购价格为5500~6000元/吨,比年初上涨了1000元左右。但由于花生出口秩序比较混乱,低价竞争现象严重,花生出口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国内收购价格。
针对目前形势,有关专家建议,加强花生的产业化经营,继续推广出口基地建设,弥补小规模农户生产的不足,按照区域性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形成区域化规模经营;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基地的土壤、水源进行严格检测,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品种和剂量,从源头上防止农残污染,实行科学管理,适时收获、及时晾晒、安全储藏、科学脱壳、适期出口,严格控制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环节,突破进口市场的绿色壁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规范企业出口行为,遏制花生出口低价恶性竞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